发布时间:2022-06-07 07:00:07 文章作者:知网小编 www.bear18.com
如何杜绝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,切实打造具有真才实学的未来科研群体,实现学术界可持续健康发展,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。 根据教育部2020年12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在读研究生人数超过300万。 按照各高校规定,每名研究生需在权威期刊上发表1~4篇论文才能顺利毕业。 再加上众多科研团队、教师为评职称也要发表论文,国内外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期刊可供如此庞大的群体来发表。 此外,有些导师一味追求论文数量,导致不少研究生刚入学就一心琢磨如何发文章。 于是,“供需市场”促生了专门为研究生发表论文服务的所谓 “研究生专刊” 、大量增刊甚至非法期刊,只要你缴纳规定的版面费,质量一般的文章同样也可发表。
每当学术不端行为被揭露出来后,大学或是科研机构总是把它看作“极个别”的反常现象,并用这样或那样的 “家丑不可外扬”“坏苹果理论” 来搪塞。 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过度宽容,导致更多的人铤而走险,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绝。 留有余地的态度,只会让学术不端行为更加肆无忌惮。 从上可知,学术监督组织的制度建设是防范学术不端的根本途径。
对于日益严峻的不端行为形势。 我们首先要坚持自律,预防与惩戒相结合及观念、规范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,完善学术规范制度的顶层设计,其次就是以自律为准,他人为辅,预防为主的原则,推进学术道德的假设,建设规范制度,完善学术不端监督制度,健全不端行为机制等。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了学术的规范,在科研资源、学术方面也造成了恶性竞争。
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,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,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,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,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,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。 没有了这些因素,科学就很难发展。 学术不端行为也直接损害了公共利益。 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国家资金,学术造假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。 有的学术造假是和经济腐败相勾结的,是为了推销假药、假产品的,那么就是在骗消费者的钱,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。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,在科研资源、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。